9月25日下午,甘肃省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灿院士,副主任王爱勤研究员、张汉燚教授,委员师彦平研究员、邸多隆研究员、厍学功教授、雷自强教授、刘贤德研究员、雷玉明教授、王永生教授,实验室主任岳国仁教授及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医学院部分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校长张汉燚致欢迎辞,并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委员颁发了聘书;代表学校对李灿院士及各位委员长期以来在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项目评审等方面给予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张汉燚指出,通过近年的发展,重点实验室对学校科研工作的引领作用,项目申报的支撑作用已日渐突出,期望各位委员能持续地为实验室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灿院士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他指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由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及河西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结构合理,并且在实验室发展定位、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相信在各位委员的支持、帮助下,实验室会发展的更快、更好。
重点实验室主任岳国仁教授作了《甘肃省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工作报告》,向与会人员汇报了实验室近三年的建设状况,征求了与会专家对重点实验室在方向凝练、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委员们充分肯定了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立足于实验室后续发展,学术委员会成员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一是要继续凝练实验室研究方向,紧扣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要出河西地域特色,集中科研力量开展研究,做出较大成果,形成鲜明特色。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继续做好本科教育的同时,可与兄弟院校联合开展专业硕士培养;可采取双聘等形式,聘请知名学者来校工作,带动青年教师,推动人才培养和科研产出。三是加大横向项目的申请力度,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科学研究,提高实验室的社会影响力。
李灿院士在总结中指出,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对河西学院人才引进、学科发展、办学定位等方面都有着深远影响,实验室管理规范。今后,要继续坚持立足河西,辐射西域,做河西文章,出特色成果;重点实验室要进一步凝练方向,与时俱进,与生态环境等地域因素紧密关联,进一步明确特色资源范畴,挖掘潜力,实现特色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人才培养方面,专业硕士一定要围绕特色资源,不仅注重人才的“请进来”,更要注重“走出去”;在团队建设方面,可围绕凹凸棒石、沙漠治理等各位委员的研究课题,借船出海,培养人才,共享平台资源,开展一些原创性工作,逐步形成研究特色;在学科交叉方面,要注重平台联动,联合创新,加强同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
最后,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爱勤研究员主持对重点实验室2018年新申报的14个面上项目进行评审,对往年的8个项目进行结题验收。经过评审,“基于玉米秸秆的纤维素纳米晶-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等10个项目确定为2018年重点实验室面上项目,申请结题的项目全部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