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 | 组织机构 | 旧版网站
  • 全文搜索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手机访问
实验室简介

甘肃省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在原有甘肃省高校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2009年,厅级)基础上通过几年的发展,2013年经甘肃省科技厅批准成立,依托单位是河西学院,2015年验收通过,2017年通过评估,等次为优秀。实验室根据自身资源优势,不断整合资源,先后孵化培养省发改委批准的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人社部批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教育厅批准的甘肃省高校绿洲农业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批准厅市共建甘肃省食用菌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省发改委批准甘肃省微藻能源工程实验室,同时培育了15个研究团队获批成立校级科研平台。

实验室定位:面向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与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定位于河西走廊特色中草药的调查、驯化、利用的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核心问题,探索制约特色中草药发展的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系统开展特色中草药资源评价与繁育,新型靶点药物的物质基础、药效研究,药理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新药与特色资源新产品研发以及特色中草药资源在祁连山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建成一个可供特色资源系统研究及其现代化改造的技术平台,祁连山生态保护宏观和微观研究的平台,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技术交流,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实验室聘请李灿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主任为金淑萍教授。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65人,其中固定人员28人,流动人员37人。研究人员中博士32人,硕士25人;教授21人,副教授30人,研究员2人,高级实验师5人;45岁以上研究人员32人,35-4528人,35岁以下5人;专职管理人员5人。

为增强实验室与国内外相关科研领域专家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学术水平,实验室聘请了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来实验室开展合作交流,与本室人员协作攻关科技难题,针对河西走廊特色资源的研究重点、难题开展深入研究合作。实验室基于“立足河西走廊、依托院地资源、面向世界前沿、服务国内需求”的原则,为国内外科学家开展河西走廊特色资源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对河西走廊特色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以及河西走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撑,为国家“一带一路”宏伟蓝图提供名副其实的绿色通道。实验室积极营造良好浓郁的学术氛围,努力将实验室建成国内一流、世界一流的地方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基地。

 



实验室简介